汽車金融前景廣闊 互聯化創新模式將風行
日前,「互聯網+汽車金融峰會」在北京舉行,併發佈《中國互聯網+汽車金融年度發展報告2016》。數位業內人士表示,汽車金融行業正吸引各路資本進入,未來或像個人網貸平台(P2P)般呈現井噴式增長,當前汽車金融業務的靈活性還不夠,未來在業務模式、獲客方式及風控方面應採取「互聯網化」等創新模式,提早佔領行業的細分領域。
汽車金融市場廣闊
據央行統計,2012年,汽車金融市場規模達到了3920億元,年增長速度超過30%。2014年,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已超過了7000億元,2012~2014年年復合增長率已超過33.6%,汽車金融滲透率已超過20%。從新車市場、二手車市場到和潤車貸市場,整個市場每年的業務規模為數萬億元之巨。
從百度、阿里、騰訊、京東(BATJ)到新興的樂視、小米等互聯網巨頭,都對汽車領域充滿了興趣,紛紛展開布局。隨著巨頭入場,將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,並將加劇行業競爭,併購整合將愈演愈烈。
據悉,我國汽車金融行業的市場參與者主要由商業銀行、汽車貸款公司、融資租賃公司、 保險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等主體構成。
銀行仍居主導地位
目前,商業銀行是中古車貸款主要參與主體,但由於汽車金融業務較傳統企業金融業務零散,因此並未吸引國有大型銀行過多介入。在此領域涉足較多的是以平安銀行、中信銀行、民生銀行和浙商銀行為代表的股份制商業銀行。
商業銀行依託於其雄厚的資金實力,幾乎涉足了汽車行業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領域。據不完全統計,2015年僅庫存車融資一塊,銀行對經銷商融資投放的表內外餘額已超過5000億元,合作經銷商數量近8000家,成為廠家向經銷商批發車輛的首選融資方式。雖然近幾年國內汽車銷售增速趨緩,但由於整體銷售規模已經突破2000萬關口,此類業務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是銀行的重點業務。
不過,由於近幾年經銷商數量大幅增加,使得經銷商利潤大幅下降,部分經營不善的經銷商陸續出現退網或倒閉的情況。業內人士表示:「在出現大量的不良貸款之後,銀行對經銷商的准入門檻也逐步提高,由之前的粗放型規模增長轉為精耕優質經銷商集團,通過綜合授信或兩方授信的模式,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展新的盈利模式。」